找到相关内容1223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成都昭觉寺圆通宝殿落成碑记

    界,千手巧转妙法轮,波罗蜜舒异彩,四无量心放光明,万众瞻仰,肃然起敬。殿内四周上下供奉泰国信众捐献大小铜佛一万尊,金辉煜煜,耀日闪光,大殿圆顶篆书法轮常转梵文字大明咒。四周彩画四十二幅观音手印和八...公司第四工程公司古建处承建,由工程师涂晓鸣与张舒华负责施工。于一九九三年六月一日开工,至一九九四年七月底竣工,历时一年零一月,投资百万元。宝殿采用佛教建筑史上新颖独特殿塔结合,外方内圆,四面重檐歇山...

    释昌臻 杨智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152778.html
  • 性起性具

      性起性具   满谦法师   《法华经.提婆达多品》佛告诸比丘:‘尔时王者,则我身是;时仙人者,今提婆达多是。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,令我具足波罗蜜,慈悲喜舍,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紫磨金色,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四摄法、十八不共、神通道力,成等正觉,广度众生,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。’   “告诸四众:‘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,当得成佛,号曰天王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...

    满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1953649.html
  • 何谓信根?

    或者健康,或者灾难或者吉祥,只有在五行平衡状态下,我们的身心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。  佛法中,度(波罗蜜)万行会不断改变我们的物质之身和精神之身,尤其是精神之身不断完善后相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之身,使得...故。    四者无厌义。能令断除懈怠心故。    五者随喜义。於他胜行发起同心故。   者尊重义。於诸有德不轻贱故。    七者随顺义。随所见闻不逆违故。   八者赞叹义。随彼胜行至心称叹故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354904.html
  • 显密

    力伟功速,故教人即身成佛。无论是三乘或五乘,最后都要归于一乘即密乘(佛乘)。前几乘是为佛乘打下基础,佛乘则是前几乘的必然归宿。  密法因殊胜异常,被誉为佛法中的“醍醐”。《大乘理趣波罗蜜多经》将佛法“摄为五分:一素咀缆(经),二毘奈耶(律),三阿毘达磨(论),四般若波罗蜜多(般若),五陀罗尼门(真言),此五种藏教化有情,随所应度而为说之。”“此五法藏譬如奶、酪、生酥、熟酥及妙醍醐。契经如乳,调伏如酪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554908.html
  • 舍利

    佛祖统纪等书所载,我国宁波阿育王寺所藏供的舍利和安放舍利的宝塔,即阿育王当时建造的八万四千舍利宝塔之一。  为什么如来在火葬后会遗留这些莹晶光泽、坚固不坏的舍利呢?金光明经舍身品说,这“是无量波罗蜜功德所熏”,这“是戒定慧所熏修,甚难可得,最上福田”。因此我们佛教徒对于佛的舍利,是存着难遭难遇之想而恭敬供养的,信仰舍利所在,即如来法身所在。  正因舍利是精修三学、度的结晶,故不但如来有,就是依教...

    导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4655638.html
  • 龙树的念佛思想及其对大乘建立的意义

    智慧令一人得,欲及于佛四十不共法中微少分者,无有是处,若于一法百千万亿分中不及其一。诸佛有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之力,何以故?无数大劫安住四功德处,深行波罗蜜,善能具足菩萨一切所行诸法,不共一切众生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055793.html
  • 有十种智慧助道具

    一;  一切正直,无虚矫故,永离憍慢,常行谦敬,身语意业,无有粗犷,柔和善顺,不伪不曲,是为二;  其身堪作佛法器故,念慧随觉,未曾散乱,惭愧柔和,心安不动,常忆念,常行敬,常随顺住坚固法,是为三;  与十种智,为方便故,乐法乐义,以法为乐,常乐听闻,无有厌足,舍离世论及世言说,专心听受,出世间语,远离小乘,入大乘慧,是为四;  一心一念,无散动故,波罗蜜,心专荷负 四种梵住,行已成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5256689.html
  • 五台山镇国道场传西藏

    西藏。建中二年(781年),唐朝以官方下文派僧人良秀、文素二人入藏,从此.汉佛教传人西藏。文秀是山西中条山柏梯寺僧人,曾与在五台山呆过的般若三藏共同翻译过《大乘理趣波罗蜜经》,对家乡五台山十分崇敬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2957427.html
  • 显教与密教

    深秘难究者,力伟功速,故教人即身成佛。无论是三乘或五乘,最后都要归于一乘即密乘(佛乘)。前几乘是为佛乘打下基础,佛乘则是前几乘的必然归宿。   密法因殊胜异常,被誉为佛法中的“醍醐”。《大乘理趣波罗蜜多经》将佛法“摄为五分:一素咀缆(经),二毘奈耶(律),三阿毘达磨(论),四般若波罗蜜多(般若),五陀罗尼门(真言),此五种藏教化有情,随所应度而为说之。”“此五法藏譬如奶、酪、生酥、熟酥及妙醍醐。契经...

    熙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4857629.html
  • 袈裟衣的表法

    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辨别善恶,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他们。  帮助人要懂得方法。佛教菩萨生活、工作、与大众接触,有六个原则,叫‘波罗蜜’。波罗蜜是梵语,意思是圆满。种圆满中,第一个是布施。布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158999.html